发酵罐的发展历程
所属分类:公司新闻 点击次数:581 发布日期:2019-09-24
为什么我们要重读历史?因为它不仅可以了解过去,也对未来有着借鉴和参考的意义。本文我们介绍下发酵罐的发展历程,以史为鉴。发酵罐的发展历程主要分为以下五个阶段:
第一阶段:1900年以前,是现代发酵罐的雏形,它带有简单的温度和热交换仪器。
第二阶段:1900-1940年,出现了200m3的钢制发酵罐,在面包酵母发酵罐中开始使用空气分布器,机械搅拌开始用在小型的发酵罐中。
第三阶段:1940-1960年,机械搅拌,通风,无菌操作和纯种培养等一系列技术开始完善,发酵工艺过程的参数检测和控制方面已出现,耐蒸汽灭菌的在线连续测定的pH电极和溶氧电极,计算机开始进行发酵过程的控制。发酵产品的分离和纯化设备逐步实现商品化。
第四阶段:1960-1979年,机械搅拌通风发酵罐的容积增大到80-150m3。由于大规模生产单细胞蛋白的需要,又出现了压力循环和压力喷射型的发酵罐,它可以克服一些气体交换和热交换问题。计算机开始在发酵工业上得到广泛应用。
第五阶段:1979年至今。生物工程和技术的迅猛发展,给发酵工业提出了新的课题。于是,大规模细胞培养发酵罐应运而生,胰岛素,干扰素等基因工程的产品走上商品化。
发酵罐主要分为固体发酵罐和液体发酵罐两种,发酵罐我们可以根据其的大小和容积以及功能上的不同,可以把发酵罐分成通风式、厌氧型等。发酵罐搅拌装置一般在机械搅拌和非机械搅拌。
发酵罐的罐体尺寸通常从50L到5000L不等,可以根据使用者的要求独立定制。一般发酵罐都是立式的,带有标准的夹套,带有平圆的涡轮的搅拌装置。生物发酵罐一般都采用不锈钢316L材质的发酵罐,其余的有时候采用的304材质。
生物发酵罐采用的设计压力一般有通常形式的,如果有特殊的要求,可以按照要求作出特殊的设计。一般内筒的设计压力是0.25MPA,夹套设计的压力是在0.33Mpa。发酵罐一般都是表面机械抛光,ra小于等于0.35,表面上下封头采用抛光操作。内筒内部采用的亚光处理。
发酵罐的高径比是发酵罐一个专业的参数,一般高径比在1.-2.5之间,高径比如果比较大,有利于罐体的传热和容氧,搅拌的剪切的力量会很大。一般发酵罐的高径比为1.7-2.5之间,高径比大有利于传热和溶氧,搅拌剪切力大。
相关新闻
- 温度对发酵罐发酵的影响 [2019-09-23]
- 发酵罐在使用前的检查工作 [2019-09-23]
- 全自动发酵罐的组成系统 [2019-09-23]
- 什么是动态固体发酵罐? [2019-09-23]
- 生物发酵罐的正确摆放 [2019-09-23]
- 微生物发酵罐的发酵过程中的补料控制 [2019-09-23]